今年5月8日,著名經濟學家、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帶領佛山市工商聯、《南方日報》組建的“品質革命”調研團隊,以及數十名佛山企業家,在楚天科技考察調研,這是周其仁教授“品質革命”調研團隊的行程之一。《南方日報》日前刊發“品質革命·對標世界”系列文章,報道周其仁團隊在楚天科技等企業的調研。
8月20日,《南方日報》刊發《從佛山出發:中國制造掀起品質革命浪潮》,報道經濟學家周其仁與佛山企業界在長沙等地的調研。報道說,作為中國醫藥設備龍頭企業,楚天科技總部園區里,有一條路被命名為“質量路”,還有一塊巨幅廣告牌,上面是梁穩根為楚天科技品質年代言的畫面——2019年被楚天科技定為“品質年”。楚天科技創始人唐岳深感品質革命迫在眉睫。
2017年4月,佛山企業美的完成并購德國庫卡不久,長沙企業楚天并購德國Romaco集團。唐岳觀察到,這家百年德企有大量年齡較大、經驗豐富、專注嚴謹的老員工,這樣的工人正是成就德國質造的重要力量。“要學習德國工人的態度,學習他們的工匠精神”,唐岳深諳這一道理,楚天科技源源不斷地把一線技術員工送往Romaco交流培訓——鍛造品質革命中的“戰士”。
《南方日報》8月23日刊發《“80后”“90后”:中國制造的新生力軍》,報道了楚天科技打造品質“戰士”——讓員工從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對。報道說,楚天科技大劇院7月30日晚上座無虛席,幾名從Romaco交流培訓歸來的80后楚天工匠,向同事們分享學習心得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在與Romaco的對標、反思和交流中,楚天科技把工匠精神貫注到了從董事長到車間一線的所有成員身上。
兩年來,被派往Romaco交流培訓的楚天一線技術工人已有數十名,他們回來后都愿意以各種方式與其他同事分享交流,特別是在楚天大劇院的舞臺上做激情澎湃的演講,而公司員工也都樂于傾聽這樣的分享。周其仁認為,品質革命的戰爭中有主帥、軍官,但最廣大的參與者是一線的戰士,但品質革命的戰士不是一呼就有人來的,要培養熟練工,有品質意識的熟練工是稀缺當中的稀缺。
周其仁在楚天科技調研后說,“楚天科技令我印象深刻,很多經驗值得挖掘。”《南方日報》在報道中刊發周其仁的評論:企業派大批一線員工到德國學習,這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?但楚天科技的老總就是愿意在一線員工身上下功夫。不管這種做法效果如何,對中國制造業都是挺大的貢獻。楚天科技對藍領員工的管理,值得佛山企業好好學。
不重視員工的老板不是一流老板。制造業由誰來制造?制造業所有產品都是從員工手里出來的,品質不夠好說明隊伍不夠好。佛山到了要重視產業工人的時候了,因為孔雀已經開始往回飛。企業除非有能力全部用上機器人,如果做不到,就必須學會把機器、設備和人組合到一起。
企業培訓有一個難點——參加培訓的人可能離開企業。我們此前在佛山嘉騰機器人調研時,公司負責人說他們跟德國企業對標時發現一個現象,德國工人平均在公司就業20年,而嘉騰機器人的工人平均不到2年。企業很多習慣、傳承都是寫在墻上,產品質量差就是這種狀況的一個物化。
要增加員工的連續性,員工沒有持續地給一個公司工作,企業就休想有穩定的批量的好產品。將來佛山企業一定要比拼這個指標。員工的問題解決不了,制造業的品質革命就無法進行。品質革命的戰士不是一呼就有人來的,要培養熟練工。有品質意識的熟練工是稀缺資源當中的稀缺資源,這個變量是品質革命的要害。
中國工業到了現在這個拐點,要主動引進一些帶有約束性的較為嚴格的制度、紀律和習慣。工業就是要講紀律、守規矩。工業里面人的行為不是自發形成的,不像農業,比如田地里作業,多一步、少一步、快一點、慢一點都可以。農業和工業的差別就在這里,如果企業里個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,品質革命就不可能成功。
引自《南方日報》周其仁評論